![]() |
|
![]() |
![]() |
分类错误! | ![]()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谱写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新篇章”系列报道之—— 从应绿尽绿到满眼是绿 百年矿山披上绿色盛装
浏览:26次'时间:2025年10月14日
新闻部 黄 蕾 百年矿坑披锦绣,值此青绿入画来。 这里是抚顺西露天矿,阳光倾泻在层层叠叠的绿坡上,点上成景、线上成林、面上成荫、环上成带的“煤海绿洲”焕发勃勃生机。这座开采逾百年的亚洲最大露天矿坑,曾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崛起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却因长期开采带来土地荒芜、山体裸露、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多年来,生产与生态在这里持续博弈,如今已是绿色满目,一片生机。 2023年,辽宁省召开废弃矿山复绿工作会议,启动废弃矿山复绿新突破三年行动,迅速激发了集团公司干部员工大干三年、奋斗三年的热血豪情。公司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秉承“应绿尽绿、满眼是绿”的理念,积极投身西露天矿矿山复绿的火热战场,科学编制《西露天矿三年复绿方案设计》及系列工作方案,发挥自身在矿业、林业、运输、工程等领域的优势,对矿坑划分17个复绿责任区,形成包栽、包管、包活的长效责任机制,高质高效地开展场地平整、客土覆土、水网铺设、苗木种植、草籽喷播、抚育养护、整形塑形等工程,2023年完成复绿面积5023亩,2024年完成复绿1712亩,提前一年完成了三年复绿任务,百年矿山披上新时代的绿色盛装。 ●信念如磐、意志如铁,以责任担当绘就矿山复绿“新答卷” 矿山复绿三年行动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全省废弃矿山复绿工作开展以后,集团公司自觉提级、主动加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科学部署,全力压实责任、狠抓落实,有力保证了矿山复绿工作高标准起步、高质量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建专业团队和工作专班,抢早抓先、昼夜兼程,高位谋划,高质量编制西露天矿复绿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并顺利通过省、市两轮专家评审,为矿山复绿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复绿专班组织得力、严抓细管,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科学作出项目决策,建立了集动态通报、定期例会、区块包保、跟踪落实为一体的复绿工作机制,做到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复绿效率与复绿质量相一致。18家参战单位敢于啃“硬骨头”、执着寻“最优解”,紧盯结冻期、冻融期、植树黄金期,分区域、抓重点、压实责任,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果更好的模式,实施环境清理、违建拆除、客土倒运、削坡回填、整形覆土、生态绿植、喷播飞播、灌溉养护等工程,打赢了一场场闯关夺隘的攻坚战役。 西露天矿矿山复绿工作,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险峻、地质条件复杂、复绿任务繁重,备受省、市各级领导高度关注、鼎力支持。在此期间,省、市各级领导先后批示和莅临现场调研指导工作。特别是2023年4月14日,来自北部战区和省、市四大班子的领导与矿区干部员工及社会志愿者4000余人,一道参与西露天矿春季大型义务植树活动,栽植苗木8万余株,实现复绿面积345亩,极大地鼓舞了抚矿集团公司干部员工士气,共同绘就了政企协同、合力攻坚的浓墨重彩之笔。2023年9月15日,在承办的全省复绿现场会议上,省、市领导到复绿现场观摩交流、探询肯定,更为矿山复绿工作压茬推进提振了信心、增添了动力。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用严抓细管探索矿山复绿“新路径” 复杂的地形和施工条件,不仅给复绿提出考验,也对施工带来了挑战。集团公司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现有植被覆盖程度、地形地貌、运输系统状态和施工难易程度,坚持“一块一策”,科学合理分配任务。成立区块管理小组,落实包栽、包管、包活的“三包”长效机制,确保每一株树苗都能活起来、绿起来。建立“抓工程保畅通、抓关键保供应、抓技术保质量、抓考核保成活、抓管控保安全”的跟踪落实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复绿施工通路,新建整修道路2.5万米,全面保证了送土、送苗高效便捷直达植树点;科学组织调整水压、水量实验,铺设供水管路3.2万米,有效满足了苗木养护用土用水需要;调集70余名林业技术骨干,全过程协助各参战单位做好种子选供、土壤成活试验、抚育养护等技术支撑工作,保障复绿工作质量优质高效;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加强防火、交通、边坡、交叉作业等重点方面安全管控,实现了矿山生态修复安全零事故目标。 ●匠心巧思、提质增效,以技术优势打造矿山复绿“新模式” 复绿期间,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矿业、林业、运输、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人才、管理、装备等优势,通过自主施工组织设计、科学指挥管理,达到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工作成效,提升了复绿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利用“大运输”露天作业成熟工艺,采用“电铁运输+汽车倒运”的方式,送土上高坡陡段,并利用工程机械碾压平整冻土大块,满足了苗木栽植黄泥运输、客土覆土需要,为保障苗木茁壮成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营养”。利用集团内林业单位植树育苗专业优势,优选成活率高、速生优质的乡土树种,科学实施地表覆盖技术、防渗技术、抗旱保水技术等关键性技术,既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又降低了生态修复成本,满足了“种苗需求”。借鉴矿坑防排水治理经验,编制供水系统图,自行组织力量焊接法兰,铺设完善供水管路3.2万米,修建多级接力泵站,合理布局,本着就近就便原则为施工单位提供水源,并在植树区域及主要路段挖制、增加水鹤,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 ●不畏艰险、开辟通途,用苦干实干演绎矿山复绿“新故事” 面对工作任务繁杂、地域广袤险峻、帮坡陡峭贫瘠的重重困难,全体干部员工赓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演绎了万人奋战、共同复绿的火热场景,展现了“抚矿效率”。坚持“实干+巧干”,根据现场环境和作业需求,先后研究出“架梯子、做栈道、设滚筒”等多种运土方式,针对陡峭地块无法借助设备的情况下,采取人背肩扛的办法,硬是把一袋袋黄土背到植树地点,保证了植树用土需求。为满足陡坡苗木栽植需要,采用“蜘蛛人”的方式,自上而下悬空作业,在保证作业安全同时,将一碗碗“杯苗”种到了陡坡上。每年春季大型义务植树活动前夕,公司复绿领导小组成员与有关单位科学部署,坚守现场,动用大型机械设备,挖设土坑、清理环境,有力保障了春季大型义务植树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可。 首战之年,抚矿尽显担当;攻坚之年,抚矿乘势而上;收官之战,抚矿再展风采。鸟语花香,兔雉共栖,三年耕耘,千亩土地已化作青翠屏障,区域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持续恢复,矿山复绿的激昂乐章与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的旋律相互交织,在百年矿坑这片热土上,奏响了激荡人心的“绿”动发展曲。 图新闻部那博 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