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分类错误!
辛海:荣誉属于每一个参战人
浏览:167次'时间:2025年5月27日

——记抚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页岩炼油厂副总工程师辛海

图/文 专刊部 鲍雅辉

  22人,历经数年,创下了多项纪录——

  利用生产过程中的烟气余热,建立了余热梯级利用增效机制;研发小颗粒页岩干馏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解决了小颗粒油页岩干馏装置处理量低、运行周期短、检维修工期长等问题,确保了装置“安稳长满优”;处理量由120th增加至170th,高低温余热锅炉可产生0.8Mpa的饱和蒸汽6th;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软著,12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2024抚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创青春 助振兴”抚顺青年“创新+”化学工程及生态环保领域赛道一等奖,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一系列耀眼成绩,是页岩炼油厂小颗粒页岩干馏炼油技术国产化研究与应用项目团队协同作战的生动写照。

  如果说整个团队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那么项目第一创始人、页岩炼油厂副总工程师辛海就是团队的“落点”。他说:“每一个奖项,都是对工厂小颗粒页岩干馏炼油技术国产化研究与应用项目团队的肯定。荣誉,属于每一个团队成员。”

  ●虽是一个人上场,背后却有团队的强力支撑

  回想起参加抚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时的情景,辛海坦言“有多紧张,就有多幸福”。

  2024年9月,抚顺市团市委、市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创新+”职工技能大赛开赛在即,辛海代表整个项目团队参赛。

  备赛过程,绝对烧脑。如何把核心内容在规定的7分钟内讲完?如何能让每一页PPT都能呈现出吸睛的效果?如何能准确Get到得分点?如何组织语言、把控语速?

  二十余天里,辛海白天忙工作,夜晚修改完善PPT,掐着时间,对着屏幕,反复演练,甚至,连一个简单的举手提示动作都要练上数遍。只为,完美呈现团队的研发成果。

  9月25日,“创新+”职工技能大赛在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开幕。按现场抽签顺序,辛海第二个上场。深呼吸,放轻松,一切尽在掌握,辛海给自己发送一连串的心理暗示,自信满满步入赛场。

“小颗粒页岩炼油曾是世界难题。过去,由于技术受限,只能利用12毫米至75毫米的油页岩,而直径在12毫米以下的小颗粒页岩只能被当成废料舍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堆放时容易自燃,污染环境。”讲台上,辛海淡定自若,围绕产品服务、市场前景、团队素质、社会效益四个方面侃侃而谈:“近几年,我们引进并不断完善了ATP干馏炉,实现了工艺国产化并获得了专利,填补了我国小颗粒油页岩处理技术的空白。”时间把控刚刚好,感染力、说服力俱佳。

现场演示结束,专家评审轮番提问。当问及小颗粒页岩干馏炼油技术为何要国产化时,辛海略作思考,从容作答:“……页岩油属于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因此,我们的小颗粒技术,必须突破外国技术卡脖子的瓶颈,实现国产化,牢牢把炼油技术的主动权掌控在自己手中。”

台下,专家评审不时点头、微笑,纷纷打出90分以上的高分。最终,《小颗粒油页岩干馏炼油技术国产化研究与应用》项目在105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拔得化学工程及生态环保领域头筹。辛海,则荣获抚顺市五一劳动奖章。

  ●选择技术,就意味着你一定会比别人付出更多

  2010年初,辛海与同期进厂的50名大学生加入ATP运行团队,被分到不同的班组、工段和工种,提早介入了解管线、设备、工艺,学习小颗粒炼油技术。

  彼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把加拿大尤玛塔克工程公司创始人比尔·塔修克博士在1970年研发出的高温热解工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抚矿集团如何能让ATP装置这一全世界页岩油炼制领域最为庞大、精密和先进的装置实现平稳运转?“让世界听到抚矿的最强音!”悄然根植在每个团队成员心中。

  拼搏、求索、困顿、突围、欢腾……个中滋味相互缠绕,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挑灯夜战,数不尽有多少难题层层破解:外方专家就在现场,有问题随时请教;专业书伴在身侧,答案信手拈来;成长,往往就在一瞬间;似乎,每一天,每一刻,辛海都能听到拔节生长的声音。

  整整六年时间,辛海的专业性、思考力、领导力交替上升,无论在哪个部门任职,都能恰如其分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他看来,这种“沉浸感”,正是从事页岩油技术工作的最动人处。

  燃烧器是ATP装置开工生产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掌握自主调试技能,辛海借助英文词典,逐个攻破每一种可能性,最终采用排除法,点着了燃烧器。转而,他便把这项技能传授给了更多的同事。辛海的想法很简单,只有大家都学会了新技能,掌握了新技术,装置才能早日运行起来。教会别人的同时,会激励自己攀越更高的山峰。

  面对分级干馏车间新装置、新工艺带来的压力,辛海思考更多的是工艺上哪儿有薄弱点?ATP装置运行的优势是否可借鉴?每天,数据的变化可分析、可参考,但真正要发现问题还得在现场。

果然,在一次次现场巡检中,辛海把关注点放在了负压段上,并在生产分析会上提出建议供大家参考。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几番思想碰撞,形成中心观点。运行过程中,逐步调试,不断摸索、验证,从根本上解决了负压段进氧的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资源消耗。

  ●团队的拼搏气质深彻入髓,集之大成,和而不同

  进入生产技术部,辛海更注重历练专业人员的专业性,道理很简单,只有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有能力和精力兼顾其他,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2021年初,经过前期翔实地调研、论证,他带领团队利用小颗粒油页岩干馏烟气余热,创新研制了烟气冷却器热风回流和灰加湿器出口蒸汽导出系统等一系列技术,拿出了低温余热管网改造可行性方案,得到了集团公司的高度认可。 

  由于改造必须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进行,时间窗口紧迫,工作计划精准到每个小时,他们轮流值班、彻夜攻关,忙中有序,无人掉队。“忙得几近蜕皮”的紧张工作在10月27日一次性在线切换成功后收尾。这样的结果,值得欢呼、值得庆贺,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页岩油企业涉足低温余热管网改造。

  时至今日,页岩炼油厂不仅连续两年实现了供暖季安全高效经济运行,且未发生中断供暖事件,在全市供暖企业综合排名中稳居前列,更是实现了小颗粒页岩高回收利用,ATP国产化水平达85%,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辛海眼里,技术工作如同远洋航行,每个环节都需要自主尝试、探索攻关,在略显孤寂的征途上,同行者的支撑和鼓励尤为重要。他还记得,在某次技改项目成功后,时任总工程师高健对自己的激励,那一年,辛海29岁,前辈的鼓励像是温暖的港湾灯火,瞬间点亮所有的苦乐喜泪。如今,辛海也成了年轻人眼中的那盏“温暖灯火”。

  他常常对单位里的小伙子说:“团队要有家庭感,大家相互体谅、协同作战,志同道合者自然心有灵犀”——这是他的期许,也是真切的感慨。

  团队中,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一旦有工作安排,大家便分头行动,然后再聚在一起交换意见、想法、观点。但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无论是谁跟谁汇报工作或交换意见,都是让对方做选择题,而不允许做论述题或者填空题。辛海说,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人面对问题的时候,都会深思熟虑。换言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把问题抛给我们。技术无止境,新思路、新方向,就是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闪现。想进步,要成长,没有捷径可走。

  正如低温余热管网一次性在线切换的那一刻,监控画面上的水流速度有多平稳,攻关创新的脚步声就有多迫切;那流入千家万户的暖流有多热烈,这支团队的诚挚之心便有多么热忱。

  亦如辛海,在技术创新这条赛道上锚定目标,就没有再犹豫过。“水滴每一次都滴落在石头同一位置,这是一种专注、坚持。”辛海说,一定要清楚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热爱到底在哪里,一定要有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勇气和心理上的预期,不断培养锻造自己的学习力和成长力。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KI8WON}X_1KP[~HKD]MA{J.png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辽ICP备19017644号  辽公网安备21040202000253号
抚顺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作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