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分类错误!
在围猎面前败下阵来
浏览:288次'时间:2025年3月24日

       赵世军,男,汉族,1958年9月出生,1976年2月参加工作,198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藏自治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经理,西藏拉萨水泥厂党委书记、厂长,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任西藏高争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交通厅(2009年11月更名为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副书记、厅长,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副厅长,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林芝市委(2015年6月撤地设市)书记,西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2018年12月退休。

  ——错把歪风邪气当社会规律,思想滑坡竟然引以为荣

  1977年12月起,赵世军连续17年供职于西藏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当时,赵世军常被同事们称为“铁人”,谈及他“拼命三郎”的作风和干劲,很多人印象深刻。赵世军的付出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他逐步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公司经理。

  走上领导岗位后,赵世军应酬多了起来。然而,除了正常的公务接待外,各色人等也纷至沓来,赵世军对其中的请客送礼、利益勾兑乐此不疲。此后数十年,赵世军不仅对这种歪风邪气没有任何反思,甚至还经常高谈阔论:“它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规律,我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而不能抗拒,无法改变。”

  长期灯红酒绿的生活,让赵世军结识了很多所谓的知交好友,陈某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底,陈某找到时任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副书记、厅长的赵世军,请他为其公司合伙人杨某某、任某某安排工程项目,承诺向其赠送某公司30%的干股。2020年7月,经第三方评估,赵世军持股对应资产价值2492万余元。

  面对陈某请托,赵世军非但没有拒绝,反而觉得很高兴,认为陈某有利益能想着我,有良心,没有看错人。其实,早在2009年,赵世军就“碍于人情面子”,应陈某请求向西藏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袁某打招呼,要求给任某某安排劳务分包项目。后此事没有办成,袁某为向赵世军“交差”,直接给任某某拨款600万元。在赵世军看来,陈某等人“捡了天大便宜”,这次是来报恩的。

  思想的滑坡必然导致行动的偏差。赵世军在吃点、喝点、拿点、要点、收点等小节问题上不以为然、疏于防范,甚至自我放纵,一步步突破底线、触碰高压线,直至全线失守。然而,待到幡然悔悟之时,他才发现小毛病已引发大祸患,悔之晚矣。

  ——错把有毒香饵当应得好处,面对“围猎”放纵贪欲滋长

  从拉萨水泥厂党委书记、厂长,到西藏高争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再到自治区交通厅厅长、林芝市委书记、自治区工商局党委书记,赵世军一直认为只要把发展、稳定两件大事抓好,便能向组织交出满意的“答卷”。因此,他从未想过要在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所建树,完全忘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对“糖衣炮弹”的防范。

  当赵世军另一位“好友”余某某登门拜访,请他为中铁二局某分公司负责人匡某某安排公路工程项目,并以为其修建某别墅作为回报时,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在他看来,这件事不沾一分现钱,“白捡一栋别墅何乐而不为?”

  世上哪有“白捡”?看起来很美好的“馈赠”,实为涂着蜜糖的毒药。然而,此时赵世军的贪欲之火越烧越旺,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腐蚀了,反而觉得“我为他们项目中标提供帮助,他们获取的利益要大得多”,自己应该被感谢。于是,他主动开口向匡某某提出在成都为他购买一辆价值89万元的汽车,为其子做生意提供200万元资金支持,之后又收受匡某某285万元现金。

  赵世军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匡某某、陈某等人在西藏各地市承揽道路建设、劳务分包和勘察设计等项目,2011年至2020年4月,收受上述人员房产、车辆、现金等折合人民币共计3904万余元。同时,2010年至2019年,赵世军还多次收受匡某某、陈某等人员所赠相机、唐卡、象牙工艺制品等。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在“围猎”和诱惑面前,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坚决拧紧“总开关”,确保做人不逾矩、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更要不断增强抵腐定力,及时识破“围猎”手段,自觉抵制“围猎”。

  ——错把成绩当“免罪”金牌,退休后仍肆无忌惮

  据当地人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有竞争性企业步履维艰,年仅30岁就当上自治区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的赵世军,不得不挑起公司数百名职工“吃饭”的重担。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数年时间内,公司一跃成为本地行业领域的“翘楚”。他也因此名声大噪,先后被组织提拔为自治区建设厅建管处副处长、处长。不久后,当拉萨水泥厂面临经营困难时,赵世军再次“临危受命”,担任该厂党委书记、厂长。他不负组织重托,三年时间不到,该厂的产能、效益等都提高数倍。因成绩出色,2004年9月,赵世军被提拔为自治区交通厅党委副书记、厅长。

  随着“光环”越来越多,特权思想也逐渐在赵世军心中扎下了“根”,这也成为滋生他腐败堕落的“温床”、不收敛不收手的“催化剂”。赵世军一直认为,西藏客观条件特殊,属于边疆地区,反腐败工作的力度、深度、速度,都不可能与全国一样。“守边疆坐着都是奉献,何况自己长期主政一方、政绩显赫,是‘有功之臣’,和付出相比,自己得到的这点完全是‘九牛一毛’。”甚至2019年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数位领导干部相继被查的情况下,赵世军依然没有自警自省,总觉得组织了解他,不会动他。

  “我们查办的绝大部分腐败分子,都是在位时大捞特捞、退休后瞬间收手,只有赵世军是个例外,不仅对退休后的儿孙绕膝、天伦之乐毫不珍惜,反而利用退休‘打掩护’,收钱收礼更加肆无忌惮。”审查调查人员介绍,赵世军最后一次收钱收礼时,已退休一年半,距离被查仅3个多月。

  “不知中了什么邪,怎么就算不清这笔账!”留置期间,赵世军终于“大彻大悟”,反腐败没有特区也没有例外,无论是谁,只要涉嫌贪腐,不论躲到哪里,不论在职还是退休,不论职位多高、贡献多大,都难逃纪法惩处。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辽ICP备19017644号  辽公网安备21040202000253号
抚顺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作与维护